新闻详情

【新能观察】“强感知、能自愈”现代“智慧”配电网到底有多智慧?



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与绿电渗透率的不断增长,给配电网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。在新的战略机遇下,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对配电网向现代化智慧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      国家电网在2023年发布的《关于高质量规划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的指导意见》中提出:“全面提升可观可测的数字透明水平,重点引导分布式新能源发展、持续优化电网供电质量。


01

夯实基础,提升配网数字化水平



图/配网工程数字化移交平台

      在国家大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与提高数字化转型要求的背景下,渤海新能配网工程数字化移交平台通过“电网一张图”,把配网工程“设计态、建设态、运维态”全部串接起来,解决信息不同步、图纸不统一的问题,推进配网工程各环节线上高效流转,全面实现跨专业数据融合与业务协同,打造开放共享的配电网运营生态。

02

补齐短板,提高末端感知能力


图/光伏监测终端

农村微电网往往呈现负荷波动大,负荷率较低的特点,年平均负荷率低于25%的台区占比为62.23%,华北和华中地区年平均负荷率全部低于30%,偏远地区主要以35kV终端站为主,10kV馈线辐射结构,网架薄弱,供电可靠性较低。大量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易造成台区变压器反向重过载、电压波动、谐波污染、光伏孤岛等问题。

      通过在光伏接入点增加光伏状态监测开关,在光伏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断与电网的连接,以保证电网稳定安全运行。

03

稳定供电,建设数字保电台区


图/移动保电终端

      政府、医院、学校、景区以及数字通信大楼等一类负荷区,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。在现有空间设施的基础上,通过创新网架结构,搭建配套储能,实现源网荷储智慧协调高效互动,供电设施数字化改造,当低压电网发生故障时,2-3秒内完成故障自动隔离并恢复供电,实现停电零感知,最大限度保障供电可靠。

04

柔性调控,实现配网协同管理

图/源网荷储一体化全景监测平台

      交直流混合是园区综合能源的主要特点,实现园区用能自治平衡、在园区综合能源与大电网交互方面亟待形成多种能源优化配置、运行控制、经济调度和能量管理等系统性解决方案。渤海新能采用综合能源改造方式,实现园区交直流混合供电、负荷柔性控制、分布式能源管理、可控负荷互动、新一代微网EMS(源网荷储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)等功能。

      顺应发展形势,响应变革要求,传统配电网亟待通过升级改造向“现代智慧配电网”转型。


     未来,新型电力系统框架下的配电网,将向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广泛接入、高弹性电网灵活可靠配置资源、高度电气化的终端负荷多元互动、基础设施多网融合数字赋能等方向发展,建设更加绿色低碳、安全可靠、透明智慧、开放互动的未来智慧配电网。